首页 > 最新动态 > 瓷魂相契:古陶瓷泰斗耿宝昌与河南的世纪渊源
最新动态
瓷魂相契:古陶瓷泰斗耿宝昌与河南的世纪渊源
2025-11-113

少年识珍:钧瓷传奇埋下缘起之种

耿宝昌与河南陶瓷的缘分,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已悄然萌芽。彼时年少的他在北京古玩店当学徒,耳濡目染间便知晓河南钧瓷的传奇——“家有万贯,不如钧瓷一片”的俗语,以及“一件钧窑洗价值千块银元”的市场奇观,在他心中刻下了对河南古陶瓷的敬畏与好奇。这段早年经历,让河南陶瓷成为他认知古陶瓷价值体系的重要坐标,也为日后深入中原考察埋下了伏笔。

踏遍中原:以脚步丈量瓷窑文明

作为古陶瓷鉴定的“活字典”,耿宝昌的足迹遍布河南各大瓷窑遗址,用实地考察印证书本知识,用专业眼光发掘历史真相。1986年前后,他首次赴禹县(今禹州市)进行钧窑考古调研,在窑址现场摩挲瓷片、考证窑具,结合故宫馆藏的北宋宫廷钧瓷,明确提出“宫廷传世钧瓷器物属于北宋,确凿无疑” 的学术论断,为钧窑断代提供了关键依据。

年过九旬之际,耿宝昌仍怀着对古陶瓷的热忱,于2014年亲赴平顶山市宝丰县清凉寺村汝官窑遗址考察。在遗址现场,他仔细询问发掘进展,亲手触摸现代复仿制汝瓷产品,与从业者深入交流技艺传承,用“汝窑为魁”的赞誉肯定河南汝瓷的历史地位,也为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给予指导。从钧窑到汝窑,从壮年到耄耋,他以“型、纹、釉、款”的四字真言为标尺,为河南古陶瓷的鉴定、保护与研究立下汗马功劳。

薪火相传:为河南陶瓷注入学术灵魂

耿宝昌对河南陶瓷的影响,不仅在于实地考察的发现,更在于学术体系的赋能与精神传承的引领。他所著的《明清瓷器鉴定》作为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定学论著,为河南文博界提供了科学的鉴定方法论,让当地的文物普查、馆藏甄别工作有了权威依据。多年来,他多次受邀为河南文博工作者授课,将毕生积累的鉴定经验倾囊相授,培养了一批扎根河南的古陶瓷研究人才。

对于河南陶瓷的当代发展,耿宝昌始终牵挂于心。他强调“弘扬古老陶瓷艺术,需不断开拓创新”,既肯定汝、钧二窑复仿制技艺的进步,也鼓励从业者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突破。他捐献文物、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,更成为河南陶瓷从业者的精神标杆——这位“鉴定过数百万件文物却无一件私人收藏”的泰斗,用行动诠释了“瓷以载道”的文化情怀,也激励着河南陶瓷人坚守匠心、守护文明。

结语:瓷魂相契,跨越世纪的文化羁绊

从少年时听闻钧瓷传奇,到晚年仍躬耕汝窑遗址,耿宝昌与河南的故事,是中国古陶瓷界“学术与产地相生、传统与现代相融”的生动写照。河南的瓷窑遗址为他提供了验证学术的沃土,他的学术智慧则为河南陶瓷点亮了历史的明灯。这段跨越近百年的渊源,不仅见证了一位泰斗的学术坚守,更彰显了河南古陶瓷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——正如耿宝昌先生用一生践行的信念,古陶瓷的价值不仅在于器物本身,更在于其承载的文化基因与传承的匠人精神。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